探秘非遗珍宝传承膏方文明博物馆里体会“匠人精力”
发布日期:2024-02-10 17:17:27 作者: 环球直播室识草药、捣药材、熬膏方……在第43个“5·18世界博物馆日”降临之际,聊城市东阿县凌山小学的百余名小学生在我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苏庆民教授的带领下,走进我国膏方博物馆,展开了一场独具匠心的膏方文明之旅,让学生们切身感受到了中医药文明的博学多才。
我国东方文明研究会民间传统文明承继立异委员会副会长许燕学和记者说,这种“博物馆 非遗”的形式十分新颖。复原传统膏方技艺,让膏方文明灵敏再现,让孩子们对中医药、阿胶、膏方的知道不再刻板,传统的非遗项目在博物馆里焕然重生。
膏方被尊为中医制药工艺的高峰,表现着深沉的中医药文明。据介绍,中医传统膏方对制造流程与工艺要求十分高,需求“老铜锅熬制、冬竹拌和、瓷罐保存”,从煎煮、过滤,到浓缩、收膏,都有一套标准化流程,要严厉遵从。就连熬制阿胶和膏方运用的都是东阿的泉流,泉流源自泰山与太行山两股地下潜流,经层层地下岩石、砂层滤过,清润浑厚,比重高,矿物质含量高于一般水质数倍,易于去杂提纯,是熬膏的最佳用水。
苏庆民教授一边演示膏方制造流程与工艺,一边告知孩子们,收膏的标准是“滴水成珠”和“挂旗”。所谓“滴水成珠”,便是收膏时,取一点膏浇滴在水中,不会溶化,而是像珠子相同在水中;“挂旗”则是用竹片在膏里拌和后拿出来,膏药会像一面旗相同挂在竹片上。听了这些,孩子们惊叹不已,停步流连,有的还拿出自己的小簿本仔细做笔记。
看到孩子们兴味盎然地观赏博物馆、体会膏方文明,苏庆民教授感觉到很欣喜:“膏方文明是中医文明的结晶,也是中华民间传统文明中的珍宝。让孩子们来到膏方博物馆,走近、探寻、感知膏方文明的魅力,对深植青少年民间传统文明精力认同、增强民族自豪感十分有意义。一座博物馆便是一所校园,一件展品便是一个讲堂。在与前史的对话之中,传承着咱们民族的前史背景和文明回忆,也滋养着咱们的文明自觉、文明自傲和文明自强。”